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用特区经验打造食品生产流通的“深圳模式”

发布日期:2020-10-15 09:22 浏览次数: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特区建立40年,昔日南海小渔村已经成长为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40年来,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省深圳市在食品安全、食品流通、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不断寻求政策落地、服务创新,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方案,用特区经验打造食品生产流通的‘深圳模式’。”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忠如是说。

多措并举为民生幸福加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三五”期间,在食品安全方面,深圳通过实践总结出了20条成功经验,其中多项惠及民生,增加了百姓心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菜篮子”市场供应保障工作。李忠介绍,深圳食品消费量大,为了保障食用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深圳全面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供深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深圳通过“一体两翼”(“一体”指深圳农产品集团下属的海吉星农批发市场,“两翼”指通过全市九大连锁超市及302家门店确保终端供应)保供稳价。

加强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为了强化畜禽肉质量安全保障,深圳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推进屠宰场远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及激光灼刻检疫标识技术应用,妥善应对“非洲猪瘟”,全市未发生和传入疫情;全面实施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日均供应生鲜家禽产品超过32万只,占全省销售总量的60%以上。

全面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建设安全熟食中心。深圳累计升级改造358家农贸市场,引入智能计量监管系统,建设农贸市场规范管理体系,让农贸市场彻底告别缺斤短两。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不低于80%,努力实现改造后商户100%回迁、租金零增加,预计年底将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深圳学习新加坡、中国香港先进经验,以社区居民、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的员工为主要对象,规划建设安全卫生、邻近方便、价格实惠的熟食中心,社会反响良好。

创新食安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离不开监管,深圳在国内率先出台食品安全战略,致力于打造深圳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的治理体系,以全面解决食品供应、监管、产业扶持和质量提升等问题。目前,深圳已建立覆盖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快速检测和定量检测有机结合的食品安全抽检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并优化抽检流程和原则,建成“一街一车一室”,在现有抽检批次的基础上实现经营主体覆盖最大化,让食品安全防控走到市民家门口。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以“互联网+餐饮监管”为切入口,全市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随着外卖成为都市居民的一种餐饮习惯,深圳加强网络订餐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对审核平台商户信息,通过神秘顾客方式抽检商户产品,与主流网络订餐平台签署《创新社会共治模式合作备忘录》,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大数据风险交流平台。推进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深圳市建成了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系统,全市2569家学校食堂(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和500平方米以上商超全部加入,全市6055家重点监管品种生产经营企业加入系统,加入率、重点品种覆盖率和溯源成功率均为100%。推进餐饮示范单位建设,已建成11条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2个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学校食堂示范区、1个深圳市学校食堂示范区和892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塑造“远程视频核查”新场景。深圳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将“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到食品许可证核发领域。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时,申办人可以选择使用专用App自助拍摄经营场所视频上传,许可审查人员通过网络在线对经营场所视频进行远程审查,对企业经营场地是否符合标准进行评估并作出审查结论,改变传统食品经营许可实地核查为线上核查,探索并实践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场景。

打造“圳品”品牌,满足市民高品质需求。深圳对标国标建立严格的供深标准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并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经过近3年的策划与实施,“圳品”理论和技术基础已经基本成型。目前,深圳共对515个产品开展“圳品”评价工作,其中246个产品通过评价成为“圳品”,覆盖蔬菜、水果、乳制品等10大类。

举办深圳食品安全美食节,培育“夜间经济”。以“美食深圳 吃的放心”为主题,深圳举办了首届食品安全美食节,联动全市11个区、78个街道、1000余家品牌商户打造“深圳美食地图”,不断丰富高品质、高附加值、多样化的食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有力助推扶贫产业发展。

将创新写入深圳基因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始终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十三五”期间,深圳在食品生产流通方面采取多项创新举措,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

首先加强了特殊食品流通领域监管创新。深圳编制了《特殊食品经营环节监管作业指导书》,加强对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主要以检查过程中常见的符合规范的图片与常见问题图片为对比,通过通俗易懂的描述使基层监管人员能够尽快掌握特殊食品监管要求。同时,组建专家队伍,加强监督检查。从今年起对原《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考评标准》做出修整和完善,在原有的普通食品经营考评标准上新增加特殊食品的相关要求,使深圳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示范店评比更加全面、客观。

其次,深圳格外重视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创新,包括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创新,推动企业正规化生产、规模化生产等。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正在努力打造国际食品谷,目标是将其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品营养健康领先示范区。”李忠介绍,深圳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产业链创新体系,致力于将深圳国际食品谷打造成为全球食品科技创新中心、食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食品产业金融汇聚中心,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方案。

可以说,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一个大消费市场,更形成了走在前列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今年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的开局之年,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始终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如在豆制品行业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和质量提升”,满足了全国人民热爱健康、享受营养美味的需求。此外,大湾区跨区域执法工作经验和机制,为推动大湾区执法一体化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助力大湾区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做好供港食品保障

多年来,深圳一直是供港食品的重要中转基地。“能够承担供港食品中转基地的任务,对于深圳来说,既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荣誉。”李忠说。

据了解,在多年保障工作中,深圳着力推动企业增强责任感。在执法监管中,首先要求供港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把好食品安全关,要将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并增强第一责任人意识。李忠介绍,如豆制品方面的祝富控股公司,除要以优良的品质服务于沃尔玛、华为、海底捞、香港兴华等优质客户外,还要求供港的包仔豆腐、豆干、豆芽、油豆腐、腐竹、豆浆等产品符合香港市民要求,并让香港市民吃得放心和健康。如肉制品方面的华润五丰,承担着香港“生命线”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每天给香港运送活猪数千头,每一头猪均可全程溯源,70年以来,在内地及香港市场均建立了涵盖生猪示范养殖、屠宰加工、冷藏物流和终端销售等领域的安全肉食供应链体系。目前,五丰拥有7大示范养殖基地、5个大型肉类屠宰加工中心、3个城市冷库及交易市场、超过5000个鲜肉销售终端等。目前,供港基地全部为中国海关注册备案猪场,生猪饲料严格管控、每批次逐一自检。

“4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从昔日南海小渔村快速成长为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李忠表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深圳通过不断寻求政策落地、服务创新,为国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圳方案”,用特区经验打造了食品生产流通的“深圳模式”,这也是深圳向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交上的一份“深圳答卷”。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177297290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