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50%覆盖率!2024年有望成为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快速发展元年

50%覆盖率!BIPV将迎万亿成长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绿色发展的热潮。在建筑行业,各种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也在近几年被认为是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

而在一系列绿建概念中,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成为横跨光伏、建筑两大行业的热门概念,备受追捧。

在建筑节能降碳背景下,光伏行业发电量不断上升、成本逐渐下降,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迎来快速发展,已成为建筑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光伏产业链价格动荡,已经导致不少企业削减投入、甚至清售或放弃项目。

不过,BIPV领域,在成本门槛降低的刺激下,逐渐成为一块“乐土”,今年以来仍不时吸引企业跨界布局,尤其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拉升,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BIPV的收益率将越来越高。

据相关机构此前乐观预测,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超600亿平方米,年新增竣工面积在40亿平方米以上。

若按照2%的BIPV渗透率计算,每年仅新增建筑的BIPV市场空间近千亿元;再考虑到存量建筑改造,BIPV市场长期空间或将突破万亿。

2022年6月,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出通知《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关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这份通知意味着未来新建的公共建筑和厂房,一半应采用光伏覆盖,且其中大部分将采用最新的BIPV建造。据兴业证券测试,BIPV装机总潜力约在1500~2000GW,对应市场规模将达到7.5~10万亿元。

消息一出,直接点燃了市场和投资者对BIPV的热情。

为鼓励建筑与光伏等清洁能源融合发展,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部委陆续发布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80余项利好政策。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安徽、浙江、广东、陕西、吉林等13省市超20地市明确了光伏建筑补贴政策,直接助力BIPV产业发展。随着政策逐渐落地实施,2024年或将有望成为BIPV快速发展元年。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相关政策

政策端也在鼓励建筑企业与光伏等清洁能源融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整县光伏”等国家政策相继落地, BIPV相关标准不断成熟,国内建筑光伏市场正在快速兴起。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中央财政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部署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尤其在新建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中更加强调绿色建筑的占比。

为了提高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优先评奖、信贷金融支持、减免城市配套费用等。

如最近安徽宣城出台建筑光伏补贴政策,建筑屋面光伏项目补贴20元/千瓦,BIPV项目补贴30元/千瓦;

杭州出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施意见,拟对光伏发电项目实行0.2元/瓦标准财政奖补贴,给予投资主体一次性建设奖励;

深圳出台支持政策,BIPV项目最高补贴0.36元/千瓦时;

甘肃省住建厅联合省财政厅共同下发《甘肃省城乡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支持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建设科技等城乡建设,被给予相应补助资金。

寸土寸金的魔都上海,也于2023年11月24日出台了促进新建居住建筑光伏的政策,明确提出:“2023-2025年,新建居住光伏规模超过10万千瓦。2026-2035年,新建居住光伏规模超过50万千瓦。”。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金刚光伏、海达股份和中装建设等BIPV概念股的股价也集体上涨。

2023年9月27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办法中指出,积极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建设和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因地制宜推广浅层地热驱动的冷热电一体化模式。

2023年9月1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引发《佛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全面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倡导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强化建筑绿色节能转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45%以上,超高层建筑按不低于三星级标准进行建设。

2023年4月17日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力争达50%以上。

2023年3月9日北京发布的《关于印发推进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园区、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光伏装机容量目标5000万千瓦以上,即2025年的平均每年新增装机规模达1000万千瓦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数据显示2021年BIPV总装机容量约709万千瓦,装机潜力巨大。

2020年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七部门印发《甘肃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推广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应用,进一步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适宜范围,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用好太阳能、风能、深层地热能资源为建筑服务。

安徽省先后出台《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

“我省光伏建筑应用工作居全国前列,基本建立了强制和引导并重的省市联动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培育了一批省级光伏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及时修订发布实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光伏建筑应用规模呈现迸发式增长态势。”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安徽省累计建成光伏建筑装机容量超过17吉瓦,位居全国前列。

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可降低碳排放约1000万吨,相当于种植了5亿棵树。

众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独特优势,让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了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且已有成功案例。

什么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光伏建筑一体化在行业内分为两类,一类是BAPV,将光伏系统附着于建筑物之上,建筑屋面与光伏系统分别构成各自的系统,两者之间物理结合,BAPV更多是对建筑的光伏化改造;

另一类是BIPV,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集成在建筑上,能够作为建材替代现有的屋面,BIPV中的光伏组件本身能起到透光、遮风挡雨和隔热等功能,是真正的“一体化”,如采光顶、光电幕墙、光伏瓦屋顶以及光伏组件屋面,均属于建材型光伏系统。

640.png

坐落于上海临港新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是上海市首个通过超低能耗方案评审的公建项目,大量采用了BIPV,屋面羽毛状、鳞次栉比的光伏板为酒店带来的可再生能源。

640 (1).png

设计将光伏板设置于北侧会展区域的金属屋面和南侧酒店裙房的采光中庭屋顶上,面积达1.4万平方米。

会议中心屋顶起伏的光伏板形态,整合了剧院高低错落的屋顶。

光伏板通过单元式的排布,每块光伏板按效率最高的角度组合起来,形成鳞次栉比、具有动感的羽片形态。

单元板块间的空隙为屋顶设备机组提供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这种单元模块式的光伏设计也大幅节省了造价。

640.jpg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纷纷在大楼屋顶安装起了光伏电站,为光伏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

河北省政协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共涉及河北省政协机关主办公楼、河北省民主党派办公楼、河北省人大主楼等8栋建筑的屋顶和墙面,  共计8个屋面和8个墙面,  光伏组件面积计3043.96平方,  总容量计453.69KWh。

640 (1).jpg

国电投总部大楼深色的是BIPV光伏组件,位于非采光区。采光区为高透光低辐射双银LOW-E玻璃。

光伏装机总容量为170.66千瓦,1858块BIPV光伏组件,1854平方米。

如果光伏发电建材替代传统建材实现大规模推广,并在工业领域、户用领域等广泛使用,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煤炭化石燃料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还能有效降低建筑物能耗,使建筑物向“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乃至“产能建筑”转变,助力全国能源结构转型,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转载内容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在线客服咨询